联系我们
微信
岭南金融博物馆微信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发表时间:2025-08-31
来源:岭南金融博物馆
在马来西亚货币体系中,第二版硬币不仅是交易的媒介,更宛如一部微型的民俗史书,每一枚硬币的背面图案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民俗风情。从1仙到1令吉,钱币背后的图案串联起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璀璨明珠,展现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
一、节奏里的文化传承
馆藏马来西亚1仙
马来鼓REBANA UBI(图片来源:澎湃网)
1仙硬币上的马来西亚单面鼓是马来西亚极具代表性的传统鼓乐器,尤其在东海岸的吉兰丹地区盛行。它的鼓身通常采用优质木材精心打造,鼓面则选用精制的公水牛皮,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使其能够发出独特而富有韵律的声响。
二、杂技中的旋转艺术
馆藏马来西亚5仙
5仙硬币上展示的马来西亚传统陀螺,是马来西亚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游戏之一。在马来西亚吉兰丹一带,陀螺游戏尤为盛行。陀螺多以木材制成,上部为圆柱形,中部为圆锥状,底部则是尖钉。过去的人们常在收割稻田前玩陀螺,在60至80年代物资缺乏时期,马来孩童尤其喜爱这种传统游戏。在吉兰丹州,还有一种特殊的“锡陀螺赛”。
三、传统游戏的智慧传承
馆藏马来西亚10仙
10仙硬币上呈现的是马来西亚传统游戏“冲阁”的图案,冲阁也称“播棋”。冲阁板是一条长木版,上面有十四个“小洞”和尾端的两个“大洞”(称为“rumah”或“家”)。游戏开始时,每个小洞里放七粒玻璃弹子(也可以用卵石、橡胶籽、贝壳或果壳等代替),游戏规则是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一方先随意抓起右边任何一个“洞”里的玻璃弹子,然后快速地将弹子一粒一粒地放进接下来的“洞”中。冲阁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数学思维和战略规划的训练工具。
四、礼仪文化的特殊符号
馆藏马来西亚20仙
20仙硬币的槟榔盒子,与当地的槟榔文化紧密相连。槟榔是热带作物,嚼槟榔的习俗在东南亚地区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深深融入当地的文化基因。在马来西亚,槟榔盒子通常用金属、木材或竹子制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在皇室和贵族之间,互赠槟榔盒子是表达友好与尊重的方式;在普通民众中,男女之间的爱恋、婚姻等事宜也常与槟榔相关。例如,在马来文中,“pinang”(槟榔核)有求婚的意思,“sireh”(槟榔叶)代表已达适婚年龄的年轻女孩,“Khan mak”(一盆槟榔核)则象征着婚礼。在印尼爪哇,女性还会通过不同的包槟榔方式来暗示对男方的心意。
五、空中的神话
馆藏马来西亚50仙
马来西亚月亮风筝Wau Bulan(图片来源: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50仙硬币上展示的是马来西亚传统月亮风筝,之所以称为“月亮风筝”,是因为风筝的尾巴呈月牙形状。月亮风筝比其他传统风筝要大得多,典型的大小是2.5米宽和3.5米高,而一般的传统风筝大小在一米到二米之间。月亮风筝以其精致的制作、华丽的花卉和树叶设计以及鲜艳明亮的色彩而闻名。风筝的制作相当讲究,必须挑选面向东方生长的竹子,据说这能保证太阳神始终附在风筝上伴随玩家度一生。在古代,风筝被用于传递信息、驱赶鸟类、保护庄稼等。如今,风筝更多地出现在节日庆典和比赛活动中,除此之外还常常被作为装饰品挂在家中,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六、荣誉的象征
馆藏马来西亚1令吉
马来西亚Keris短剑(克力士剑)(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令吉硬币上呈现的是马来短剑,也被称为克力士剑。克力士剑是与大马士革钢刀、日本武士刀齐名的世界三大名刃之一。克力士剑兴盛于13世纪的伯夷王国,刃面由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制成,制造极为精细,锤锻入火需500次左右,刃上的夹层钢有600层之多。因锻造时加入陨铁或用纯陨铁打造,克力士剑的花纹呈现粗犷的质地,石纹与叶脉纹是其一大特色。在马来文化中,克力士剑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圣物,铸剑师也会得到优崇的待遇,被尊为国师,俸养终身,赐给土地,并可世袭接受俸禄。
从马来鼓到马来剑,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马来西亚硬币不仅作为货币在金融领域中流通,还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雕刻着民俗图案的硬币,在日常交易中不断提醒着人们马来西亚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