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微信
岭南金融博物馆微信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发表时间:2025-09-30
民国年间,孔祥熙作为民国政府的要员,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行长,实业部、财政部部长等职,管了一辈子的钱,当时,国人戏称其为“财神爷”。在他一生的理财生涯中,有一件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在他的老家山西太谷县有一家孔祥熙暗地经营达30多年的私人银行。
孔氏老家的私人银行名为“山西裕华银行”,是孔祥熙出资10万元在山西太谷县创办的,对外声称的名义资本金为200万元。1915年,孔祥熙结束了在日本东京为孙中山整理党务的工作,同宋霭龄一起回到山西太谷县,手头有了点钱又不甘寂寞的孔祥熙受祖辈和山西金融中心太谷票号商人的影响,一心想在家乡的地盘上搞点金融业,扩大资本。山西裕华银行的创办即是孔祥熙用私人资本初涉银行金融界小试牛刀的开始。正如多年后《孔祥熙前传》一书中,孔本人所讲的:“山西有煤铁之富,我素有大志,幼年赴美国留学时,学的是采矿。原想回国后开发山西的煤铁宝藏,以实业救国。在前清时代,山西人执全国金融的牛耳,太谷、祁县、平遥是晋省的金融中心,而实力恰操在票号商人的手里。我家原有志城信、协城镖两个票号,到先祖晚年才歇了业。我回国后想重振祖业恢复山西金融势力,以遂我发展实业之初志,因此,就开办了山西裕华银行。”
孔祥熙开设私人银行的真正目的,曾在裕华银行做事多年的贾继英回忆道:“当时,孔在天津、山西等地开办祥记公司,公司是英商亚西亚煤油公司在山西的总代理商,在与英商签订合同时,需要找一家银行担保,否则,祥记公司就需拿出10万元现款作保证金。孔想与其将押金付人,倒不如用10万元自己设立一个银行。自己运用、操券公司和银行在手,岂不是一举两得。因此,他就开办了山西裕华银行作为祥记公司的担保银行。又由于孔留美时的一些旧关系,这就取得英商的信任,英商亚西亚煤油公司也就默认了。”
银行开办后,孔祥熙只做他的东家,人前人后仍然做着政府的事,外人根本不清楚山西裕华银行是他的私人企业。当时,山西裕华银行的总经理由他的一位族辈孔泗坛担任。孔泗坛的经营方式只是山西票号商人的一套老规矩、旧作风,没有自己的管理发展战略,业务也以汇兑、放款、发行钱票等为主。为使银行的经营风险降为最低,据闻,孔泗坛的经营手段也仅仅是把孔祥熙初期创办银行的10万元私人资本存入美国在天津的花旗银行而获得经营效益。不过,传闻归传闻,山西裕华银行的发展战略最终还是融入了孔祥熙的西方经济思想和孔本人的经营头脑,银行始终贯彻了孔祥熙的“稳健经营,不断注入资本,不断提高发展”的运作理念。1928年,总经理孔泗坛挟甲还乡,山西裕华银行一改过去保守的经营模式为开放搞活式的发展,又开办了上海分行和山西运城办事处。上海分行的业务主要偏重于经营证券,运城办事处则偏重于盐务买卖与异地汇款。两处的年利润均在 500万元左右。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山西裕华银行兰州分行转账申请书(三千元)
1939 年抗战初期,山西裕华银行由晋省太谷县孔祥熙的老宅院转入我国西南重镇重庆,设立了渝庄,继而改为总行,增资2000万元。此时,孔祥熙又投资200万元,陆续开办了成都、西安、兰州、昆明等分行,主要业务是办理异地之间的大额钱款的汇兑,获取利润。说山西裕华银行是由孔祥熙暗地里经营的,这是有根据的,其一,从1915 年银行开业到1942年孔从来没有将银行公开化,更没有办理一切银行注册手续,一直到 1942年11月及1943年9月,才向国民党经济、财政两部注册,领得执照。一般国人都不知道该银行的存在。其二,就是后来银行转移到了重庆,在不得不办理登记手续时,孔也始终没有露面,而是让他的亲戚族辈出面任总经理,自己在后台操纵,不露声色。然而,实实在在赚钱和掌握山西裕华银行命运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孔本人。1941年,孔为壮大裕华银行的实力,曾利用他在中央银行任总裁职务的便利,为裕华银行透支3000万元,打入自家银行的账户,给自己银行的发展谋求私利,即是最好的例证。
1945 年抗战结束后,山西裕华银行总行迁到了金融之都上海,同时,又恢复了天津分行,资本金增加到1亿元法币。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孔祥熙还用山西裕华银行30余年赚到的数百万美金,买下了位于南京路外滩上的“沙逊大厦”,作为山西裕华银行的办公地方。山西裕华银行全行员工也由早先的十几人发展到近 200人。上海解放后,山西裕华银行的财产被人民政府收为国有。从此,山西裕华银行结束了它的金融业务。
(节选自:
田秋平:《孔祥熙暗地经营的私人银行》,《文史月刊》2006年第3期。)